图① 青海省达日县辫状水系。宋忠勇 摄
图② 黄河从兰州市穿城而过。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蹊 摄
图③ 跟着宁夏生态环境的不断改进,来休息的留鸟越来越多。岳昌鸿 摄
图④ 景色秀丽的黄河老牛湾。呼和浩特市委宣传部供图
图⑤ 黄河壶口瀑布现“双彩虹”现象。吕桂明 摄
图⑥ 郑州黄河生态廊道生气勃勃。本报材料图片
图⑦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维护区风景美丽。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中心提示
大河奔涌,九曲连环。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化遵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维护和高质量打开的重要指示精力,将“让黄河成为谋福公民的夸姣河”的战略图景一步步变成夸姣实际,“学习强国”河南学习渠道联合沿黄其他省份学习渠道一起策划推出“九曲黄河展新颜”主题报导活动,杰出沿黄各地不同的黄河地域文明,一起发掘黄河“故事库”,展示新年代黄河之变,奏响维护黄河的“协奏曲”。该活动由“学习强国”学习渠道辅导,河南学习渠道主办、郑州学习渠道承办。
本次刊发的9篇文章,首要介绍沿黄九省(区)在遵从履行黄河流域生态维护和高质量打开战略、维护传承黄河文明、立异性打开黄河文明等方面的新行动、新实践、新成果。
青海
强化源头职责和干流担任
春日的青海,万物盎然。扎陵湖碧波荡漾,青海湖边万鸟翔集,贵德段黄河水明澈澄碧,北川河湿地杨柳依依……
青海省是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的发源地。“一起抓好大维护、协同推进大管理、联手建造夸姣河”,这是青海在黄河流域首届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上的宣言,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维护和高质量打开遵从并尽力饯别的理念,更是施行源头职责、维护“中华水塔”的庄重许诺。
曩昔一年,青海坚持抓节水、控取水、减排水。履行“四水四定”准则,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作业的施行定见》,推进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约束高耗水项目,创立19个县域节水型社会合格建造县和819家省级公共安排节水型单位。推进入河排污口监测、溯源、整治,施行城乡排水管网新建、雨污分流改造和污水处理厂扩能提标项目,全省城市、县城污水处理率到达95.14%。
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拟定施行《黄河青海流域生态维护和高质量打开规划》,以建造工业“四地”为方针,坚持走与水资源承载才能相适应、具有青海特征的高质量打开之路。着眼打造国家清洁动力工业高地,发挥富光、丰水、风好优势,清洁动力装机规划到达全省总装机的90%以上,一直坚持全国抢先;着眼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推进农牧业提质晋级,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畜产品、有机枸杞、冷水鱼生产基地;着眼打造国际旅行目的地,加速补齐旅行基础设施、市场监管短板,完结生态维护与生态旅行互促共赢;着眼加速建造国际级盐湖工业基地,建成全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奉献。
青海将仔细遵从履行第2次黄河流域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精力,正确处理维护与打开、打开与安全、区域与流域的联系,一起抓好大维护,协同推进大管理,以继续强化河湖长制、奋力建造夸姣河湖新成效,助推黄河流域生态维护和高质量打开,为把黄河建造成谋福公民的夸姣河作出青海奉献。(青海新闻网 陈郁 张启杰)
四川阿坝
看护黄河文明根脉
黄河流入四川若尔盖湿地后,构成了壮美的九曲榜首弯,在川西北高原孕育了厚重的黄河文明和多彩的民族风情。
近年来,四川省着力维护、传承和宏扬好长江黄河文明,将长江文明、黄河文明和巴蜀文明、赤色文明有机交融,不断提高文明质量内在、增强文旅工业实力。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依托黄河承载的优异传统文明、自然生态等资源,推进文明生态维护区建造,构成政府引导、全民参加的文明维护传承体系,抢抓若尔盖国家公园、黄河国家文明公园建造等关键,厚实推进文明生态维护区建造。
到现在,黄河流域四川段共有不行移动文物195处、省级前史文明名城1座;有国际级非遗名录项目3项、四级非遗名录400余项、四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00余人;有各级各类非遗基地(工坊)30家。
怎么通过文明赋能助力黄河流域高质量打开?阿坝州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打开全域旅行,先后建成雅克大路、黄河景色大路等现象大路,培养红原雅克音乐季、若尔盖黄河大草原文明旅行节等IP,创立41个A级旅行景区,开发“雪山草地、长征丰碑”赤色旅行线路5条,宏扬长征精力、厚植爱国情怀。2023年,阿坝州黄河流域共招待游客1594.60万人次,完结旅行归纳收入136.19亿元。
阿坝州一直树牢上游认识、强化上游担任,坚决扛起维护黄河的政治职责,大力施行“若尔盖山水工程”,累计修正生态19.2万公顷,完结394座微型坝建造,封禁14万亩湿地,项目资金履行率全国榜首。该工程建成后,每年将新增固碳量4.56万吨、水源修养量3.33亿立方米,“一核两源六区”生态维护修正新格局已开始构成。
一起抓好大维护,协同推进大管理。下一步,阿坝州将统筹推进黄河国家文明公园、河曲马黄河草原文明生态维护区、国家生态旅行示范区建造,实在完善非遗维护传承体系,提高立异转化才能,推进黄河文明维护传承宏扬,为黄河流域生态维护和高质量打开作出更大奉献。(四川播送电视台供稿)
甘肃
护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大河奔涌,九曲连环;万里黄河,气象万千。
黄河从青藏高原奔涌而下,入甘南、临夏,穿兰州、白银,在甘肃两进两出。黄河干流甘肃段913公里,占黄河干流总长度的16.7%。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修养区和补给区。
作为沿黄省份,甘肃结实树立“一盘棋”思维,依照党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履行的作业机制,凝集合力推进黄河严重国家战略走深走实。
近年来,甘肃省实在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正、水土坚持和污染防治的重担,坚持体系策划,杰出规划引领。树立由省委、省政府首要领导任组长的省级和谐推进领导小组,下设一办五组,加强全局性策划、全体性推进。在全面构建完结“1+N+X”规划体系的基础上,拟定出台《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维护和高质量打开法令》,为履行黄河国家战略供给了法治保证。
甘肃省安身甘南黄河上游水源修养、陇中陇东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管理两大要点,协同推进增绿、治水、保土、减污。活跃推进施行一批黄河流域生态维护、污染管理项目,黄河流域生态功用呈现活跃改变。2020年以来,累计管理水土流失2249.95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强度完结“双降”。黄河流域甘肃段41个国控断面水质优秀份额到达92.68%,干流出境断面水质接连8年到达Ⅱ类,完结了“一河清水送下流”。
环绕丰厚的黄河文明资源,甘肃省加强黄河文明遗产体系维护,活跃推进黄河国家文明公园建造,甘肃书籍博物馆建成开馆,花儿、皮影戏、格萨(斯)尔3个项目当选联合国教科文安排人类非物质文明遗产代表作名录,甘南扎尕那村当选联合国国际旅行安排“最佳旅行村庄”……
大河滔滔,飞跃不息。甘肃省将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使命担任、更实的作业行动,保大河安澜,护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让黄河成为谋福公民的夸姣河。(“学习强国”甘肃学习渠道 关颖)
宁夏
打好“四水四定”自动战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调查时要求“尽力建造黄河流域生态维护和高质量打开先行区”。承当严重使命使命,宁夏率先在体系机制上立异,在体系性提高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中展示“上游担任”,成为黄河流域榜首个与上下流省区树立生态补偿机制的省份、全国榜首个完结跨省域水权买卖的省份。
本年,宁夏在体系机制上继续立异,打开“四水四定”试点,探究构建与水资源承载才能相和谐、相适应的区域经济社会打开形式。
水资源缺少是黄河流域面对的首要问题之一。为破解水困,克勤克俭用好每滴黄河水,宁夏在深化用水权变革过程中,环绕用好市场机制,有序有用推进水资源向高效益范畴流通。现在,宁夏工农业用水确权已全面完结,共确权工业企业3701家、灌溉面积1058万亩,完结了用水权“总量管控、定额分配、适合单元、管理到户”。
宁夏还引进定价、入市等市场化手法,优化资源装备,施行工业用水权有偿获得。现在,33家金融安排打开用水权质押、授信、借款41笔,共发放借款6.46亿元,推进水资源向“水财物”转化。一起,宁夏还打通了市县间、灌域间、职业间、用户间和不同期限的水权买卖通道,共完结买卖330笔、买卖水量2.178亿立方米。特别是2023年11月,从四川购得黄河用水权目标1500万立方米,完结了全国跨省域水权买卖榜首单。
用好黄河水,有必要提高水资源装备功率。宁夏加速建造严重水利工程,黄河宁夏段河道管理工程行将开工,贺兰山东麓防洪管理工程全线推进,银川都市圈城乡东、中线供水以及清水河流域城乡供水等区域严重引调水工程建成通水,宁夏成为西北地区首个全国省级水网先导区。
宁夏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维护和体系管理,全域推进生态全体性维护、体系性管理。在全方位尽力下,宁夏环境空气质量优秀天数接连7年达300天以上,水土流失完结全体反转,黄河干流宁夏段水质接连6年坚持Ⅱ类进Ⅱ类出,完结了生态环境由乱到治、由污到净的改变。(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 张碧迁)
内蒙古
建立黄河维护的“四梁八柱”
黄河流域生态维护和高质量打开,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身策划、亲身布置、亲身推进的严重国家战略,是党中央着眼久远作出的严重决议计划布置。
黄河流经内蒙古843.5公里,在乌海、巴彦淖尔、鄂尔多斯、包头、呼和浩特与内蒙古拥抱。弯曲流动的黄河,正见证着内蒙古完结“五大使命”和全方位建造“榜样自治区”的铿锵脚步。
黄河长堤风拂柳曳,乌海湖水波荡漾,河套灌区绿色遍野,乌梁素海百鸟翔集,包头黄河湿地曲水环抱,黄河老牛湾天蓝水碧……近年来,内蒙古坚持对山水林田湖草沙进行一体化维护和体系管理,建立黄河维护管理的“四梁八柱”,编制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黄河流域生态维护和高质量打开规划》《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生态廊道建造规划》《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水安全保证规划》等。“一起抓好大维护,协同推进大管理”,通过继续的黄河流域生态维护管理,内蒙古黄河流域35个地表水断面环境质量到达前史最好水平,陈旧的母亲河正在打开美丽新画卷。
内蒙古黄河流域自然现象绚丽俊美,前史文明、民族文明、赤色文明底蕴深沉,文明遗产遗址丰厚,维护传承宏扬黄河文明,内蒙古尽显职责与担任。以铸牢中华民族一起体认识为主线,内蒙古依托多民族文明交融以及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彼此交融的特征,维护传承宏扬黄河文明和赤色文明,促进各民族一起团结奋斗、一起昌盛打开。要点培养文明和旅行特征品牌,讲好内蒙古的“黄河故事”,打造北部敕勒川、南部黄河湾两大特征旅行带,建造黄河“几字弯”生态文明旅行工业高质量打开先行区……文旅资源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推进内蒙古黄河流域文明全体维护、活态传承、立异打开。
黄河落天走东海,大河上下满目新。当时,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维护和高质量打开获得阶段性重要展开,尽力闯新路、进中游的内蒙古正在把“让黄河成为谋福公民的夸姣河”的战略图景变成夸姣实际。(实践杂志社 王丹 曹学奇)
山西
博览三晋沿黄风景
黄河犹如一部波涛汹涌的史书,飞跃而下,流经的不仅是山川田舍,更是半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4月1日至3日,“法护黄河润三晋”采访团近距离触摸泱泱黄河,深度发掘山西独具特征的前史文明资源。
出河津市新城区,沿108国道西行,抵达秦晋接壤之处的禹门口,采访团一行来到了闻名遐迩的河东旅行胜地——古耿龙门。春雨绵绵,“鲤鱼跃龙门”的传说在这儿显得愈加奇特。
传说阴历三月开春,鲤鱼逆水而上,跃登此门,化而为龙,故此处名为“龙门”。相传龙门是大禹治水所凿,人们为留念禹的积德行善,将之称为“禹门”;再因其地处秦晋重要交通渡头,故又称“禹门口”。
“黄河冲出禹门口之后以一落千丈的澎湃之势浩荡南下,李白也以‘黄河西来决昆仑,吼怒万里触龙门’的诗句道出龙门的湍急水势。”采访团成员、黄河水利委员会有线播送电视站归纳部副主任张成栋慨叹。
黄河碛口段由北而来,湫水从东而至,卧虎山横亘镇北,黑龙庙雄峙河东,山的气势与河的雄壮,勾勒出一幅“虎啸黄河,龙吟碛口”的绚丽图景。
车辆盘山而上,美景尽收眼底。碛口古镇就像一块金黄色的琥珀,镶嵌在被黄河巨浪冲击而成的峡谷中。站在黄河岸边沿着石板路瞭望,只见古镇依山就势,店肆树立、游人如织,旧店肆遗址、大型粮油货栈、四十眼窑院等旧日富贵的遗址散落其间。
“这几年,黄河水管理得非常好,河水清了。每到旅行旺季,这儿的客房求过于供。”在碛口古镇运营客栈的孙先生告知记者。
沿着“黄河一号”旅行公路一路而行,脚下便是滚滚飞跃的黄河,路在景中,景在路旁。沿百里绿色生态文明廊道,还有不少交融黄河文明、治水故事的黄河法治教育基地亮点纷呈,与现象交相辉映。(“学习强国”山西学习渠道 张馨)
陕西延安
赤色圣地的“绿色兴起”
风沙、黄土、羊肚子手巾,威胁泥沙的黄河,荒芜瘠薄的山岭,满脸沧桑的老乡……
曾几何时,延安总是以这样的形象呈现在群众视界。
陈旧的母亲河,好像也分外怜惜这片贫穷的土地,她慢慢流经这儿,用滔滔河水滋补滋润着这片黄土地,更以坚韧不拔的澎湃气势孕育了黄河儿女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力品质。
秉持着这种精力,延安于1999年率先在全国打开退耕还林作业,掀起了一场汹涌澎湃的“绿色革命”。
25载岁月悠悠。现在,黄河如旧飞跃在这赤色大地上,但是这儿的山川大地早已“换了人世”。
山变绿了。25年来,延安累计完结退耕还林面积1077.5万亩,森林掩盖率由33.5%提高到52.5%,植被掩盖度由46%提高到81.3%,陕西绿色地图因而向北推移了400公里。
水变清了。现在的延安,每年修养水源5.95亿立方米,年入黄河泥沙由管理前的2.58亿吨降为0.31亿吨,水土流失总面积削减10761.5平方公里,年降雨量由缺乏450毫米添加到550毫米左右,“一碗水半碗沙”早已成为前史。
天变蓝了。延安的沙尘气候由曩昔的每年27.2次削减到1至2次,城区空气优秀天数从2001年的238天添加到2023年的322天,“圣地蓝”成为延安的一张亮丽手刺。
人变富了。依托退耕还林的好方针、一起的气候优势和越来越好的生态资源,延安大力打开林果种植业和旅行工业,让旧日面朝黄土、靠天吃饭的陕北农人吃上“生态饭”。
从黄沙漫天到绿荫成林,再从山川着绿到林海生金,25年来,这片赤色圣地真实完结了“绿色兴起”。220万延安儿女,正在绿意葱翠的黄河沿岸,绘出更美的春色。(“学习强国”延安学习渠道 高娜)
河南郑州
在黄河之畔叫响城市品牌
“泱泱华夏、择中建都”“我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飞跃不息的黄河,孕育了前期的华夏文明。位于黄河之滨的商都郑州,也在黄河的见证下久久沉淀、一日千里,正叫响归于它的城市品牌。
为推进文旅文创工业高质量打开,全面加速建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旅强市,上一年以来,郑州市环绕建造华夏前史文明传承立异基地全国重地和国际闻名的旅行目的地城市,加速构建国际化、高端化、特征化文旅文创工业体系,提出要全方位刻画“六合之中、华夏之源、黄帝故乡、功夫郑州”城市文明品牌。
拜访“六合之中”,观星台、中岳庙、嵩阳书院、嵩岳寺塔等修建,漫山遍野于国际文明遗产“登封‘六合之中’前史修建群”,等候游客感触厚重的前史文明;探究“华夏之源”,河南博物院、郑州博物馆、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等的厚重收藏,等候游客读懂“一眼千年”;寻根“黄帝故乡”,海表里华夏儿女回溯所从来处、寻觅心灵原乡、挖掘精力河槽,精力与力气会聚成高昂猛进的年代激流,向着宽广的六合奔涌不息;体会“功夫郑州”,到“天下榜首名刹”少林寺领会我国功夫的魅力,来少林塔沟武术学校拜师学艺,体会拳法套路、刀枪棍棒的精要……
2023年,郑州市管城回族区相等街、金水区郑州回忆·1952油化厂旅行休闲街区和新郑市泰山村千稼集风俗文明街成功创立省级旅行休闲街区;中牟县、新密市获评第一批河南省文明和旅行消费示范县(市、区);《穿越德化街》《只要河南·戏曲幻城》《禅宗少林·音乐大典》3个项目被归入全国旅行精品演艺名录;银基文旅、建业文旅2家文旅文创企业进入全国文旅集团品牌影响力百强榜。
2024年新春佳节,郑州更是当选我国十大抢手消费城市、十大抢手目的地,全市招待游客1388.7万人次,完结旅行收入94.8亿元。在刚刚曩昔的清明假日,郑州入围全国抢手迁入地(目的地)前10名,全市共招待游客367.4万人次,只要河南·戏曲幻城、黄帝故乡、嵩山少林、郑州海昌牡丹美人鱼扮演等多个论题接连冲上同城热搜榜。
“有时间,来郑州”。现在,来自各行各业的郑州城市引荐官正在镜头前为郑州代言,“六合之中、华夏之源、黄帝故乡、功夫郑州”的城市品牌被海表里的中华儿女齐声叫响,黄河之畔的国家中心城市,回声“郑”响亮。(郑州日报社 左丽慧)
山东
保证黄河安澜入海
九曲黄河,在山东飞跃入海。齐鲁大地,涌动着蓝绿交融、协作共赢、高质量打开的生动现象。近年来,山东省紧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全方位、多层次深化黄河流域大维护大管理,高起点、高标准策划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打开先行区建造,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效果愈加凸显。
体系策划,推进黄河严重国家战略走深走实。构建区域城乡交融、表里上下联动、多主体一起参加的“四大体系”。一是协同推进体系,定时举行领导小组会、作业推进会,及时调度布置阶段性使命;二是规划方针体系,编制省“十四五”施行方案、沿黄生态廊道维护建造规划;三是法治保证体系,公布施行《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维护法令》等地方性法规;四是省际协作体系,牵头树立黄河流域科创、产教、自贸试验区等30多个联盟安排。
重在维护,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显着改进。统筹打开山水林田湖草沙体系管理,一体推进修山、增绿、扩湿、整地,全面提高生态体系的质量和稳定性。施行黄河三角洲湿地修正与生物多样性维护项目,新增淡水沼地湿地7.4万亩,管理互花米草12.7万亩,每年生态补水近1.8亿立方米。黄河三角洲的野生动物、植物别离到达1764种、411种,鸟类由1992年的187种添加到现在的383种,稀有的黄河刀鱼时隔近30年重现黄河口。
守正立异,讲好山东的“黄河故事”。大力维护传承宏扬黄河文明,推进黄河文明创造性转化、立异性打开。一手抓文明遗产维护传承,推进曲阜“三孔”等严重文物维护工程,让承载前史回忆的文明遗产代代相传。一手抓文明资源活化使用,安排尼山国际文明论坛等活动,拍照制造《大河之洲》等纪录片,推出吕剧《一号村台》等一批优异作品,讲好新年代山东“黄河故事”。
下一步,山东将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维护和高质量打开上奋力走在前列,为全面开立异年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造新局面注入强壮动力。(“学习强国”山东学习渠道收拾)